《芜湖关各项洋税征支表》见证屈辱历史-凯时尊龙

欢迎访问池州市档案馆网站!

| | | | |

《芜湖关各项洋税征支表》见证屈辱历史
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安徽省档案局 发布时间:2018-03-15 17:11

    《芜湖关各项洋税征支表》现收藏在芜湖市档案馆特藏室,它记录了芜湖老海关自光绪三年(1877)二月十八日年至宣统二年(1910)八月二十七日的各项洋税收支情况,共计34页。由于该档案资料的连贯性比较好,系统地记载了芜湖海关自开关以来至清朝末年全部税收开支情况,数据真实可靠,因此对于研究中国海关史以及地方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。

    19世纪,英、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及长江门户后,又想打开内陆的“后门”,从19世纪60年代起,便不断寻找从缅甸、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。借口“马嘉理事件”(或称“滇案”),英国扩大对中国的侵略。1876年9月13日,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作为双方代表签订了《中英烟台条约》。《中英烟台条约》亦称《滇案条约》,共分三大部分16款,并附有“另议专条”。其中第三部分“通商事务”,主要内容为:增开宜昌、芜湖、温州、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;准许英商船在沿江的大通、安庆、湖口、沙市等处停泊起卸货物;各口租界免收洋货厘金;新旧通商口岸尚未划定租界者都要“划定界址”。至此,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,第二年即光绪三年(1877),芜湖建立海关。

    《烟台条约》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,也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。1918年,芜湖海关进出口货物值达全国对外贸易的3.5%,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。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,大批的外国洋行、公司进入芜湖,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,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展,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。当时的芜湖被誉为“万货之会”,店铺林立,货物更是盛极一时。同时官僚买办资本及民族资本先后在芜湖开办了“裕中纱厂”“明远电厂”“益新面粉厂”等新式工厂及其一些小工厂。1889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,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,1892年投产的益新(机磨)米面公司,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。

    《芜湖关各项洋税征支表》每页主要记载新收和开除2项内容,其中新收项目相对较为固定,分别有洋商船只进出口正税、招商局船只进出口正税、洋商船只复进口半税、招商局轮船复进口半税等。而开除项目则比较复杂,有折耗银、税务司船钞、关用经费、同文馆船钞、上缴税务司、解部、解总理衙门、送内务府,还有开支京饷、滇饷、直隶军需等费用,从光绪二十二年(1896)起,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英、德、俄、法四国还款项。比如在光绪二十二年(1896)八月二十五日至光绪二十二年(1896)十一月二十七日结中,就有“英法俄德四国还款”一项57000两纹银。这也是近代中国遭遇列强侵略欺凌的真实见证。

    历经百年屈辱,而今回首往事,有太多的历史值得感慨、回味和铭记。而其中档案作为最原始、最真实的历史见证,有着重要和特殊的历史价值,它时刻警醒着我们前事不忘、后事之师,激励着我们团结拼搏,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
网站地图